兩稅合一
兩 稅 合 一 是 消 除 營 利 所 得 重 複 課 稅 的 稅 制 , 認 為 公 司 為 法 律 的 虛 擬 體 , 不 具
獨 立 納 稅 能 力 , 僅 是 作 為 把 盈 餘 傳 送 給 股 東 的 導 管 , 所 以 公 司 階 段 的 所 得 與
股 東 階 段 的 股 利 , 應 僅 課 徵 一 次 所 得 稅 , 此 即 為 通 稱 的 兩 稅 合 一 制 。 相 對 於
兩 稅 合 一 的 稅 制 稱 為 獨 立 課 稅 制 , 將 公 司 與 股 東 視 為 獨 立 的 個 體 , 公 司 的 所
得 在 公 司 階 段 課 徵 一 次 所 得 稅 後 , 其 盈 餘 分 配 予 股 東 時 , 股 東 須 再 繳 納 一 次
所 得 稅 , 因 此 , 投 資 所 得 在 公 司 階 段 與 股 東 階 段 一 共 繳 納 兩 次 所 得 稅 , 造 成
重 複 課 稅 。
所謂的兩稅合一是指「營利事業所得稅」與「個人綜合所得稅」合一,也就是說如果你有股利所得﹝註﹞,需要將你的股利所得還原成未稅股利,再併入你的個人所得合併申報,期間的差額記入可扣抵稅額。
※註:股利所得可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,股票股利不管市價多少,均以面額價十元計算
很難懂嗎?簡單的說,公司在分配股利給你之前已經先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給政府了,所以你拿到的股利已經被政府扣過一次稅,在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要把它還原,視個人所得重新計稅。
而因為每一間公司所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同,所以會產生不一樣的「可扣抵稅額比率」,如果可扣抵稅額比率大於個人所得稅額比率就會有節稅的作用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
假設:某甲是個一年收入六十萬的上班族,聽了朋友的話去買了一些股票,並參加了除權息,拿到了十萬
元的現金股利,而在股利扣繳憑單上註明可扣抵稅額比率33%,請問某甲需要繳多少稅?
某甲在未買股票之前所應繳納的金額是:
600,000 - 78,000 - 77,000 - 46,000 = 399,000 (某甲應稅所得)
399,000 * 13% - 25,900 (累進稅率調整數) = 25,970 (某甲應繳納稅額)
那買了股票之後呢?會變成:
100,000 (股利)* 33% = 33,000 (可扣抵稅額)
100,000 + 33,000 = 133,000 (未稅股利)
600,000 + 133,000 (未稅股利) - 78,000 - 77,000 - 46,000 = 532,000 (合併應稅所得)
532,000 * 13% - 25,900 (累進稅率調整數) - 33,000 (可扣抵稅額) = 10,260 (合併申報總繳納稅額)
雖然某甲多了十萬元的股利收入,讓所得變成了七十萬,但是卻反而少繳了近一萬五的稅,也就是說,如果他可以買更多高扣抵額的股票,得到更多的可抵稅額,他不但一毛錢都不用繳給政府,甚至政府還要退稅給他。
但是要注意一點,可扣抵稅額不是直接拿來跟你的所得級距作比較,而是必須要先推算回原營業事業所得稅率級距,如果稅率級距比自己的應稅級距還要來的高,那才擁有節稅的功用。
假設:可扣抵額比率15%,個人應稅級距13%,這樣有節稅功用嗎?
0.15 / (1 + 0.15) = 13% (原營業所得稅率)
這樣是沒有什麼節稅功用的,而且可扣抵額比率越大,反而差額越大喔!
假設:可扣抵額比率50%,其原營業所得稅率是?
0.5 / (1 + 0.5) = 33% (原營業所得稅率)
※股票的可扣抵稅額資料可以上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://newmops.tse.com.tw/查詢
1.進入開資訊觀測站網頁http://newmops.tse.com.tw/
2.輸入你要查的個股代號,例如:8085 福華
3.左列常用報表中,由上而下,選擇第十項(財務報告書)
4.找 95年第一季
5.在第19頁中即可看到94年可稅額扣抵比率 9.14%
獨 立 納 稅 能 力 , 僅 是 作 為 把 盈 餘 傳 送 給 股 東 的 導 管 , 所 以 公 司 階 段 的 所 得 與
股 東 階 段 的 股 利 , 應 僅 課 徵 一 次 所 得 稅 , 此 即 為 通 稱 的 兩 稅 合 一 制 。 相 對 於
兩 稅 合 一 的 稅 制 稱 為 獨 立 課 稅 制 , 將 公 司 與 股 東 視 為 獨 立 的 個 體 , 公 司 的 所
得 在 公 司 階 段 課 徵 一 次 所 得 稅 後 , 其 盈 餘 分 配 予 股 東 時 , 股 東 須 再 繳 納 一 次
所 得 稅 , 因 此 , 投 資 所 得 在 公 司 階 段 與 股 東 階 段 一 共 繳 納 兩 次 所 得 稅 , 造 成
重 複 課 稅 。
所謂的兩稅合一是指「營利事業所得稅」與「個人綜合所得稅」合一,也就是說如果你有股利所得﹝註﹞,需要將你的股利所得還原成未稅股利,再併入你的個人所得合併申報,期間的差額記入可扣抵稅額。
※註:股利所得可分為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,股票股利不管市價多少,均以面額價十元計算
很難懂嗎?簡單的說,公司在分配股利給你之前已經先繳交營利事業所得稅給政府了,所以你拿到的股利已經被政府扣過一次稅,在個人綜合所得稅申報時要把它還原,視個人所得重新計稅。
而因為每一間公司所繳交的營利事業所得稅不同,所以會產生不一樣的「可扣抵稅額比率」,如果可扣抵稅額比率大於個人所得稅額比率就會有節稅的作用。
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明
假設:某甲是個一年收入六十萬的上班族,聽了朋友的話去買了一些股票,並參加了除權息,拿到了十萬
元的現金股利,而在股利扣繳憑單上註明可扣抵稅額比率33%,請問某甲需要繳多少稅?
某甲在未買股票之前所應繳納的金額是:
600,000 - 78,000 - 77,000 - 46,000 = 399,000 (某甲應稅所得)
399,000 * 13% - 25,900 (累進稅率調整數) = 25,970 (某甲應繳納稅額)
那買了股票之後呢?會變成:
100,000 (股利)* 33% = 33,000 (可扣抵稅額)
100,000 + 33,000 = 133,000 (未稅股利)
600,000 + 133,000 (未稅股利) - 78,000 - 77,000 - 46,000 = 532,000 (合併應稅所得)
532,000 * 13% - 25,900 (累進稅率調整數) - 33,000 (可扣抵稅額) = 10,260 (合併申報總繳納稅額)
雖然某甲多了十萬元的股利收入,讓所得變成了七十萬,但是卻反而少繳了近一萬五的稅,也就是說,如果他可以買更多高扣抵額的股票,得到更多的可抵稅額,他不但一毛錢都不用繳給政府,甚至政府還要退稅給他。
但是要注意一點,可扣抵稅額不是直接拿來跟你的所得級距作比較,而是必須要先推算回原營業事業所得稅率級距,如果稅率級距比自己的應稅級距還要來的高,那才擁有節稅的功用。
假設:可扣抵額比率15%,個人應稅級距13%,這樣有節稅功用嗎?
0.15 / (1 + 0.15) = 13% (原營業所得稅率)
這樣是沒有什麼節稅功用的,而且可扣抵額比率越大,反而差額越大喔!
假設:可扣抵額比率50%,其原營業所得稅率是?
0.5 / (1 + 0.5) = 33% (原營業所得稅率)
※股票的可扣抵稅額資料可以上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://newmops.tse.com.tw/查詢
1.進入開資訊觀測站網頁http://newmops.tse.com.tw/
2.輸入你要查的個股代號,例如:8085 福華
3.左列常用報表中,由上而下,選擇第十項(財務報告書)
4.找 95年第一季
5.在第19頁中即可看到94年可稅額扣抵比率 9.14%
留言
張貼留言